2016年9月11日晚上七点到九点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春秋读书会《左传》组在07中301举办了本学期第一次读《左传》活动,本次活动在雷鹄宇老师的指导下顺利进行。
今天我们主要读了隐公十年到十一年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十年之中,主要在鲁、齐、郑三国和宋、蔡、卫三国之间发生了战争。郑国打着“以王命讨不庭”的旗号,与齐,鲁两国共同讨伐宋国,又将攻取的菅,郜二地犒劳了爵位较高的鲁国,合乎治政之体,被左氏所赞许。而另一方面,宋人和卫人趁郑师没有进入国都之机进攻郑国,趁虚而入,后又和卫国,蔡国一起伐戴,因不团结被郑伯打败。而郑伯又报一箭之仇,攻入宋国。还以郕违反王命讨伐郕国。可见,春秋初期以齐郑与宋卫为首的两派诸侯国在打着“以王命讨不庭”的旗号下进行混战,此时周天子尚有威信,但已无力约束各诸侯国。在十一年,春季时,滕侯与薛侯朝见隐公,在行礼先后的问题上起了争执,最终滕侯以祖先为周之卜正且是周之同姓而得以优先行礼,从中可以得出诸侯在朝见时以同周室关系亲疏和地位高低决定次序。可以看出,宗法制度和国家实力在春秋会盟与朝见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年秋天,隐公,齐侯,郑伯共同讨伐许国。在攻下许国后,齐,鲁,郑三国相互辞让,最终郑国如愿以偿,得到许国。郑伯就在灭许国后如何处置的问题上进行了具体阐述,在春秋时期的多次战争中鲜有这方面的交代,故值得一看。在郑伯的安排下,郑伯虽保留了许国的宗庙,但又派了公室子弟公孙获来监视许大夫百里和许叔。可见,控制许国才是郑伯的目的。所以,也正如孟子所言“春秋无义战”。
雷老师还为我们讲解了春秋时国名代表的不同含义,对国君的特称,某人的含义变迁,常用的外交辞令等重要知识,让同学们对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相信在雷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的努力下,大家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春秋读书会/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