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读书会东亚组举办2020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
2020年4月25日15:00,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春秋读书会东亚组在郭小鹏老师的带领下于线上开展了2020年上半年第三次读书活动,仍是对人类学经典《菊与刀》第四章“明治维新”进行解读。
首先,为了让大家对作品有一个整体性地把握,老师先梳理了全书的结构,概括了其中每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老师再次提醒大家,由于《菊与刀》不是严谨的史学论著,行文中几乎不会提及具体的时间、事件与人物,只会抽出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进行综述,以论证自己的某一观点。这要求大家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跟上作者的思路。
在回顾了上次有关地方自治和国家神道的两部分内容后,我们开始探讨今天读书会的主要问题——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军队与工业。
老师先阐释的问题是军队中的等级制。一方面,明治时期军队中的等级制相较于幕藩时代大为松动。第一,武士不再是军职的垄断者。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志士开始发起倒幕运动,建立草莽武装与幕府抗衡。这些草莽武装并非单纯由武士组成,而是包括武士、农民、商人、浪人等各阶层人士,成分复杂,武士独享的参军特权已经出现裂痕;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彻底剥夺了武士垄断军职的特权。再有,军队中废除了敬语——在日本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话语体系。最后,军职升迁依靠能力而非出身,军官需要经过士官学校的培训,甚至有留学背景,才能在军中获得崇高的声望与地位。另一方面,军队中的等级制也有所保留。政府打造了一支直属天皇的军队,逐渐形成藩阀把持军中高位的局面,阻塞了下层士官的晋升之路,再加上军队的基础编制以地域为连接纽带,将同一地区的士兵安排在家乡附近一起服役。出于情感原因,军队亲近小农,仇视大资本家,于是军队下层兵变时起,如裕仁天皇时的二二六政变。
接着,老师讲到了军部的独裁。政府建立了天皇独裁的军政体系,使得军部独立于政府之外。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中规定,由天皇总揽军队统帅权,赋予军令长官“帷幄上奏权”,即陆海军大臣可以直接谒见天皇,则军令可不经内阁而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断之后实施。而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则赋予了军部推翻内阁的特权。现役武官制,即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陆海军中将或大将担任,只需对天皇负责,而无需对内阁负责。进一步言之,一旦军部不满意内阁的政策,即可指示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辞职,而两位重要阁员缺失的情况下,内阁便无法运作,或者主动下台,或者向军部妥协。随着内阁对军部控制力的逐渐丧失,民主渐行渐远,日本在军部的独裁下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如九一八事变,陆军省与参谋本部策划入侵东北,关东军提前动手,最后在军部的默许下全面进攻沈阳,而外务省对此却不得置喙。
对明治时期的日本军事作了简单介绍后,老师又讲到了当时日本的工业。
为了解决内忧外患,明治政府将目光聚焦在建设战略性工业上。综合当时的各种条件,民间是无法在短期内迅速实现“殖产兴业”这一目标的。鉴于此,政府承担了工业化的重任,孵化出日本的工业资本主义,自行经营工厂与企业。国家包办使得日本工业不必如原生型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在技术领域摸爬滚打,而是得以直接“拿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不同于官僚作风严重、几乎与市场脱节的洋务企业,明治政府创办的企业对接国际,聘请外国专家,引进先进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推动工业化不断发展。当官办企业初具规模后,政府将主要是一些非军事的工业企业,如造船、采矿等企业,以及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像三菱、三井这样的私人资本政商(后经资本重组转变为财阀),而军工业仍由政府控制。政府此举的原因,可能是为了专心扩大军事工业。
受国家扶持的重工业,日本工业的技术水平快速赶上西方国家,财阀高高在上,锦衣玉食。而被政府忽视的小经营者则处境艰难。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大量存在于日本社会,底层的日本工人靠出卖血汗艰难度日。日本工业同样有着鲜明的等级色彩,政府将特权商人扶植为财阀并与之联合,跻身上流。但地位显赫的财阀在兵变中难免首当其冲,他们与政要一样,成为军队首选的暗杀对象。
此外,工业中的等级制还体现在新财阀更加受到社会的抨击与敌视。在等级制观念的影响下,民众认为新财阀获得财富是逾越其本分的,他们应安于自己原先所处的社会等级,而非突破。
总之,“明治维新”这一章中,作者主要是围绕等级制这一核心而安排行文的。虽然明治维新使日本迈入资本主义国家的门槛,但封建时代形成的等级观念却是根深蒂固,如幽灵般出没于新社会的每个角落。本尼迪克特将日本发动侵略扩张战争的本质归为等级制的输出,不仅自己奉为圭臬,也要求占领区人民信仰。这是日本的悲剧,它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国人民,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
至本次读书会结束,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明治维新”这一章全面、彻底的解读。下一次的读书会,将会回到本书第二章——“交战中的日本人”继续阅读。
(文/1803陈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