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关于beat365.com团队队伍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实践与创新学术杂志党建工作联系我们就业创业院友之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员工动态>>正文
   

上海师范大学范兆飞教授应邀来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作报告

2017年11月13日 10:42  点击:[]

2017年11月11日晚,应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邀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范兆飞教授为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师生做了一场关于碑刻与历史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刘丽副教授主持。  

范教授是以《司马芳残碑》为例,讲解了司马芳残碑的发现、来源和现存状况。该碑发现于1952年,后入西安碑林,全称“汉故司隶校尉京兆尹司马文预碑”。因出土时只存碑身上半截,且断为三块,通常也称《司马芳残碑》。一直以来,围绕碑主身份、残碑时代及碑阴题名的意义等众说纷纭。对此,范教授着重从碑的形制谈起,指出,关于司马芳的身份,需要的并非一个确切的答案,学术讨论没有标准答案,当现有资料无法做出判断时,应适当“存疑”,深刻的模糊比确切的答案更加重要。他指出,由于传统中国时期的碑刻资料,不乏补刻、翻刻、追刻、仿刻等现象,这些现象反过来又造成不同时期文字及风格的前后交错,参差互见。这种时代的“错位”和“杂糅”,往往积累和叠压在一块碑石之中。《司马芳残碑》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案。魏晋以降,家族谱系的石质载体由地上转向地下,由墓碑转向墓志,逐渐“侵蚀”墓志的首叙、尾记或碑阴等部分,构成魏晋南北朝墓志的鲜明特征。谱系虽然没有成为首叙、尾记和碑阴等部位所记载的主要对象,但碑文中对于姓氏源流和高曾祖先的追叙,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的体例,并对中古碑志的书写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报告结束后,范兆飞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主要围绕对外文资料的使用、二重君主关系、碑刻相关知识等进行了探讨,范教授都一一做了详细解答。本次报告中,范教授深入浅出、思路清晰、见解独到,尤其在对墓志资料的研究方法和治学态度上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附:

范兆飞,1978年生,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研究旨趣集中于中古士族政治和北朝政治社会史的研究。

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3月任职于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15年8月调至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其中,2011年9月—2012年6月,任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访问学者。2012年7月—2013年1月,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学系访问学者。曾获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013)、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2013)等学术荣誉。

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汉魏南北朝墓志笺证”,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译著)、“汉唐之际太原士族群体研究”(专著)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魏晋北朝并冀二州士族群体比较研究”1项。出版专著《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中华书局,2014年)、译著《早期中华帝国的贵族家庭——博陵崔氏个案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中古中国的寡头政治》(中西书局,2016年)。先后获山西省第八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并在《中国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唐研究》、《文史哲》、《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等重要期刊上发表系列论文3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版权所有 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网页版-登录入口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339号    电话:0351-205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