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华,男,汉族,1977年7月生,山西翼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科技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科技史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科技史、文献学、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论文:
[1]“丝绸之路”的名物考证与地理想象——从姚大荣《山海经》题跋看近代文人对世界的认识,《浙江学刊》,2019年第6期。
[2]《少年画报》与抗战时期的科普,《科普研究》,2020年第6期。
[3]公共卫生与近代山西民众日常生活——基于1930年代山西“新生活运动”的考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4]中医与防疫:近代公共卫生事件的地方应对——以山西鼠疫的防治为例,《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2期。
[5]新生活运动与1930年代晋南民众社会生活,《山西档案》,2016年第3期。
[6]科普期刊发刊词与民国时期的科普思想,《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第5期。
[7]竺可桢的科学文化实践轨迹与社会使命——以竺可桢担任的社会职务为线索,《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8]北平研究院第一届会员分析——兼与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9]民国期刊《植物学汇报》与早期植物学科发展,《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年第2期。
[10]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及其意义,《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11]中央研究院院士与中国现代科学教育,《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12]国家科研机构与中国现代科学文化——以80年来对中央研究院研究之状况与进路为考察内容,《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13]从“积石山探险事件”看20世纪40年代中国科学文化的状况,《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年第4期。
[14]民国时期科学家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以中国科学社图书馆事业为例,《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5]晚清民国时期化学元素用字的文化观照,《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第6期。
[16]书籍史视阈中的中国近代化学发展史考察——基于“民国”时期出版的化学著作的计量分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7]民国时期科普图书出版史初探,《科普研究》,2013年第1期。
[18]徐时栋藏书题跋辑释,《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年第3期。
[19]《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补遗,《图书馆杂志》,2012年第8期。
[20]图书馆认知语境的建构与表征,《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第19期。
[21]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图书馆活动中对话关系的转变,《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11期。
[22]从《廿二史考异》看钱大昕的校勘方法,《晋图学刊》,2005年第4期。
著作:
[1]《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研究1928-1949——以中央研究院为考察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
[2]《尧舜遗风:翼城古村落掠影》,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
[3]《上善若水:黄河岸边的文化与旅游》,山西经济出版社,2018年。
[4]《技术与工程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翻译第二部分第6章至第12章,约20万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代科学文化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16BZX029)
[2]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丝绸之路与中外科技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210127)
[3]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抗日根据地廉政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1A080)
[4]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西抗日根据地科学教育研究”(项目编号:GH-21296)
[5]山西省互联网+与旅游产业升级协同创新中心规划课题:“山西文物中的古代科技研究”(项目编号:HLWLY2020002)
[6]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山西方志‘城池图’中的传统文化研究”(项目编号:SSKLZDKT2019052)
[7]山西省互联网+与旅游产业升级协同创新中心规划课题:“历山地区古村落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HLWLY2017036)
[8]山西省互联网+与旅游产业升级协同创新中心规划课题:“上善若水:黄河岸边的文化与旅游”(项目编号:HLWLY2017015)
[9]中国科协科普发展对策研究课题:“近现代科普书籍与科学文化传播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1KDYJD06-11)
[10]best365网页版登录教改课题:“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课堂教学共同体的构建——以《中国近代史》课程为改革实践”(项目编号:2018JGXM-31)
联系方式:
邮箱:3972963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