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培养目标
卓越中学历史教师人才培养坚持“基础、素质、个性、创新”的育人理念,实施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化和终身化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崇高职业理想、先进教育理念、深厚学科基础、卓越教师素养的创新型教师,全面满足于创新型国家教师教育人才需求。
02培养规格
师德高尚。立德树人,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发挥员工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四个引路人”作用,切实将“四个服务”落到实处。
理念先进。把握当今世界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人本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等重要趋势,深刻理解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负责等公司产品新要求,用先进理念指导公司产品实践。
专业卓越。具有深厚的通识基础,公司产品理论功底牢固,综合素质较高,具备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素养。
能力过硬。具有卓越教师语言能力、书写能力、中英文写作能力、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育领导能力。养成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相应的组织协调能力,并形成驾驭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文物考证、电脑操作等基本技能。
视野开阔。立足山西,放眼全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关注乡村和弱势群体教育,职业体验丰富。
03学制与修业年限
实行“2+2+2”学制,修业年限6年。首个“2”指入学的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第二个“2”指被选拔为卓越中学教师的两年,第三个“2”指被推荐为教育硕士的两年。
04修习学分
卓越中学历史教师需修满53学分的卓越课程。
05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06人才培养方案“卓越课程”计划表
课 程 类 别 |
课 程 编 号 |
课 程 名 程 |
考 核 方 式 |
周学时及学分安排(周学时数/学分数) |
总 学 时 数 |
总 学 分 数 |
上 课 周 数 |
总课时分配 |
备注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讲 授 |
实 验 |
讨 论 |
其 它 |
五 学期 |
六 学期 |
七 学期 |
八 学期 |
学业规划 |
13101 |
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 |
考查 |
√ |
|
|
|
34 |
2 |
-- |
34 |
|
|
|
必修,可学分抵扣 |
通识基础 |
1320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考试 |
2/2 |
|
|
|
34 |
2 |
17 |
30 |
|
4 |
|
必修 |
13202 |
中学历史教学论 |
考试 |
2/2 |
|
|
|
34 |
2 |
17 |
34 |
|
|
|
必修 |
13203 |
史学理论与方法 |
考试 |
2/2 |
|
|
|
34 |
2 |
17 |
30 |
|
|
|
必修,可学分抵扣 |
13204 |
中西方历史经典文献导读 |
考查 |
2/2 |
|
|
|
34 |
2 |
17 |
30 |
|
4 |
|
选修,可学分抵扣 |
13205 |
史学论文写作 |
考查 |
2/2 |
|
|
|
34 |
2 |
17 |
30 |
|
|
4 |
必修 |
专业强化 |
13301 |
山西史 |
考查 |
|
|
|
2/2 |
34 |
2 |
17 |
34 |
|
|
|
选修,可学分抵扣 |
13302 |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模拟训练 |
考查 |
2/2 |
|
|
|
34 |
2 |
17 |
34 |
|
|
|
必修 |
13303 |
专业外语 |
考查 |
|
|
|
2/2 |
34 |
2 |
17 |
34 |
|
|
|
必修,可学分抵扣 |
13304 |
历史文献学 |
考查 |
|
|
|
2/2 |
34 |
2 |
17 |
32 |
|
|
2 |
必修,可学分抵扣 |
13305 |
国外中学历史教育研究专题 |
考查 |
|
|
|
2/2 |
34 |
2 |
17 |
34 |
|
|
|
选修,可学分抵扣 |
素质拓展 |
13401 |
三笔字 |
考查 |
√ |
√ |
√ |
√ |
-- |
1 |
-- |
-- |
|
|
|
必修 |
13402 |
普通话 |
考查 |
√ |
√ |
√ |
√ |
-- |
1 |
-- |
-- |
|
|
|
必修 |
13403 |
篆刻 |
考查 |
|
|
|
√ |
34 |
2 |
17 |
17 |
|
|
17 |
必修,可学分抵扣 |
13404 |
碑拓与线装书制作 |
考查 |
|
|
|
√ |
34 |
2 |
17 |
17 |
|
|
17 |
必修,可学分抵扣 |
实践教育 |
13501 |
中学历史教师职业养成 |
考查 |
|
√ |
|
|
-- |
2 |
-- |
-- |
|
|
|
选修,可学分抵扣 |
13502 |
中学一线教师专业培训 |
考查 |
|
√ |
|
|
-- |
2 |
-- |
-- |
|
|
|
选修,可学分抵扣 |
13503 |
教育见习 |
考查 |
√ |
√ |
|
|
1 |
-- |
-- |
|
|
|
必修,可学分抵扣 |
13504 |
教育实习 |
考查 |
|
√ |
|
|
|
8 |
-- |
-- |
|
|
|
必修,可学分抵扣 |
13505 |
毕业论文 |
考查 |
|
|
|
√ |
-- |
4 |
-- |
-- |
|
|
|
必修,可学分抵扣 |
创新活动 |
13601 |
社会历史调查 |
考查 |
√ |
√ |
√ |
√ |
—— |
3 |
-- |
-- |
|
|
|
必修,可学分抵扣 |
13602 |
科学研究与学术考察 |
考查 |
√ |
√ |
√ |
√ |
—— |
3 |
-- |
-- |
|
|
|
必修,可学分抵扣 |
13603 |
综合创新活动 |
考查 |
√ |
√ |
√ |
√ |
—— |
2 |
-- |
-- |
|
|
|
选修,可学分抵扣 |
注:1.卓越中学历史教师培养对象需修满53学分的卓越课程。
2.课程模块须修满的学分数为:学业规划2学分,通识基础10学分,专业强化10学分,素质拓展6学分,实践教育17学分,创新活动8学分。
3.社会历史调查主要指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假期或实习时间进行田野调查,在开学初提交调查报告(共3篇),每篇报告经评审合格计1个学分。科学研究与学术考察指参与导师校级及其以上的课题/主持校级及以上的老员工创新项目、挑战杯论文、创业大赛等竞赛获奖,计3学分;或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学术考察(至少2次),结束后撰写科学、严谨的考察报告(至少2篇),评审合格亦可计3学分。
4.综合创新活动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或论文收录)、参加专业研习营、工作坊,或在省级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可以导师第一、员工第二作者)。
07课程说明
根据beat365中文官方网站卓越中学历史教师建设方案,为卓越中学历史教师培养对象(简称“培养对象”)设置了学业规划、专业强化、素质拓展、实践教育、创新活动等五个课程模块。
1、学业规划课程模块
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等1门课程。
建立培养对象成长档案,为培养对象配备学业导师,开设导师研讨课(导师团队指导),实践教育环节配备实践导师,基于培养对象自主研制的生涯规划,实施导师指导下的自主发展与个性化培养。
可与普通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学分抵扣。
2、通识基础课程模块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学历史教学论”、“史学理论与方法”、“中西方历史经典文献导读”以及“史学论文写作”等5门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旨在提高培养对象对国情的整体认知,并打通中国通史。“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学论文写作”着重于培养对象学术水平的理论建设和专业论文写作能力。“中学历史教学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模拟训练”、“微格教学”旨在提升培养对象的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并提高他们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对所教授学科的元认知能力。
3、专业强化课程模块
包括“中西方历史经典文献导读”、“山西史”、“中学历史教学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技能模拟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史学论文写作”、“史学理论与方法”、“专业外语”、“历史文献学”等9门课程。
旨在围绕卓越中学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帮助培养对象获得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提升。“西方史经典文献导读”课程是遴选西方史学经典精心导读,帮助提升文化经典的阅读、表达和传承能力;“中国史经典文献导读”课程是遴选中外有关中国史研究的经典精心研读,主要帮助培养对象提高学术素养、辩证思考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山西史”、“区域社会与乡土文化研读”旨在强化培养对象对于共和国国情和山西省省情的整体认知,并在原来通史教学基础之上夯实专业基础。“微格教学”旨在提升培养对象的中学历史教学水平,并提高他们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对所教授学科的元认知能力;“班级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旨在帮助培养对象深入了解班级组织、课外延伸性教学活动及教育信息现代化条件下的发展性教学活动。“中学历史教师职业养成”旨在帮助培养对象在入职前积累比较丰富的教师职业体验,同时进行职业情感教育,以及高尚师德和社会责任感培育。
4、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包括“人文社科专题讲座”、“中学一线教师专业培训”、“中学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养成”、“三笔字”、“普通话”、“史学知识竞赛”等6门课程。
旨在帮助培养对象围绕卓越中学历史教师要求,提升教师语言、教师书写、艺术素养、文化传承、身体素质以及从事团队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人文社科专题讲座”旨在提升培养对象的人文社科专业素养和现实关怀精神品质;“中学一线教师专业培训”课程主要是一线中学历史教师的公司产品经验传授,旨在使得培养对象尽快汲取成功的公司产品经验;“中学历史教师核心素养养成”旨在锻造培养对象的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功,包括教师伦理、礼仪道德、语言技巧、书写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依此提升培养对象的语言能力书写能力。“普通话”旨在提高卓越生生陈述、总结、启发与辩论等教师语言能力;“三笔字”旨在提高卓越生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等教师基本书写能力;“史学知识竞赛”旨在提高培养对象专业技能。
5、实践教育课程模块
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等3种实践教育安排。
旨在帮助卓越生在入职前积累比较丰富的教师职业体验,同时进行职业情感教育,以及高尚师德和社会责任感培育。“教育见习”旨在帮助卓越生建立从职业了解、到课堂观摩再到教育调研的比较完整的职业认知;“教育实习”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及其反思,促进卓越生理论学习成果向实践教学能力的转化和迁移;毕业论文,则是为卓越生成长为研究型教师提供科研训练。
6、创新活动课程模块
包括“社会历史调查”、“科学研究与学术考察”、“综合创新活动”等3门课程。
旨在激发培养对象的教师专业创新潜质,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社会历史调查”主要指教师带队或者员工利用寒暑假及实习时间进行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书面调查报告。“科学研究与学术实践”主要包括参与导师的省级及其以上的课题,或参加校级及以上的老员工创新项目、挑战杯论文、创业大赛。“综合创新活动”主要是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宣读或论文收录)、参加国内外专业研习营、工作坊,或在省级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可以导师第一、员工第二作者)。培养对象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多项,组建创新团队,配备指导教师,开展课外创新和素质提升活动,达到一定要求,给予学分认证。
鼓励培养对象在导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卓越生涯规划,参照上述人才培养方案,校内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选修课程,鼓励选修重点大学课程、线上优质课程和海外大学课程,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学分认证并出具课程证明。依托员工组织/社团,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学习、导读、辅导与课外练习、阅读、活动相融合,提高教师教育课程质量与强化教师日常养成双管齐下,共同实现卓越中学历史教师这一培养目标。